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

本文已影响1.44W人 

北宋名相寇准,为何下场如此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
寇准临终前叮嘱妻子宋氏,要将他送回故乡安葬。他死后,灵柩从广东起程,没想到走到半路时,宋氏下令: “就地埋了!”原因难以齿。

宋氏当然想完成寇准的遗愿。可是现实实在太骨感,从雷州走到洛阳,她手中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几,而目的地太原仍旧遥遥无期。

“穷”迫使宋氏不得不把寇准葬在洛阳,死后不能魂归故里,令人叹息。

为何一代名相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?

寇准的命运正应了那句话“性格决定命运”,这一切都是他“作”出来的。

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

一、不讨人喜欢的寇准

寇准“作天作地”,凡是与他接近的人,都对他爱恨交加。

爱,是因为寇准才华横溢,站在人堆里,光芒耀眼,让人仰视。

他的才华从小就与众不同,八岁时就写出: “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。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”的豪迈诗句。

八岁的寇准胸怀大志,向往着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的高位。

他的才华确实也与志向相匹配,最终做到宰相之位,位及人臣。

恨,是因为寇准太过自信,甚至到了自负的地步。而寇准又是个极度执拗的人,他认准的事,百头牛也难拉得回来。

自信+坚持,是一种优秀的品质。也曾经让寇准走进人生的高光时刻。

公元1004年,辽国萧太后率军南下攻宋,一路势如破竹,兵力直驱澶州北城,大宋京城开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
宋朝朝廷上下对辽军产生了恐惧心理,纷纷进言宋真宗迁都避战。

眼看朝野上下人心散了,队伍没法带了,宋真宗内心也产生了退缩之意,收拾东西,跑路!

寇准此时跳了出来,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,威胁诱惑哄着骗着,宋真宗动摇了。

为陛下出南迁之策者,可杀!陛下您神武非凡,文臣武将同心戮力,若御驾亲征,敌定不战自溃。如其不然,还可纵奇计挫敌,或坚守城池使敌劳师费财。彼劳我逸,利弊迥别,我可稳操胜算。为何要抛弃宗室社稷,流亡边远的楚、蜀之地呢?陛下一走,所在人心动摇,辽兵必趁虚而入,大宋江山岂能复保?

动摇--劝说--动摇--劝说,拼口才,比耐力,最终宋真宗受不了了: “闭嘴!我御驾亲征还不行吗?”

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第2张

五日后,宋真宗亲率禁军到达澶州。

寇准力请宋真宗登上北城门楼巡视,在守城士兵面前展示帝王风采。

宋真宗那个怕呀,可是禁不住寇准软磨硬泡强推,抖抖霍霍地走上城门。

因为有了宋真宗这个吉祥物,宋兵士气大受鼓舞,高呼万岁,声闻数十里,气势百倍。

辽军久攻不下,伤亡惨重。统领萧挞自恃勇武,率军在澶州城下巡视,被宋军一箭穿心。

萧太后闻讯痛哭,眼见宋军士气越来越高涨,己方并无胜算,因此提出与大宋议和。

宋真宗大喜过望,本以为自己要埋骨澶州,没想到结果竟然出乎意料,对方先怂了。

寇准力主再战,反对议和。可是无奈主和派太多,寇准反对无效!

谈判使臣曹利出发前,宋真宗指示: “只要不割地,能讲和,契丹就是索取百万钱财,也可答应。”

寇准警告曹利: “皇上虽有百万之约,但要是和约赔款超过三十万,我就剁了你的脑袋。”

曹利知道寇准的脾气,也怕了他不依不饶的执拗个性,最终按照寇准提出的上限与辽达成了协议。

宋真宗听到三十万这个数字,高兴地连称曹利办事给力,官升三级。

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澶渊之盟”。

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多年的敌对状态,并维持了之后的百年和平。

寇准的自信和坚持,让他成为“澶渊之盟”中那颗最闪亮的星。

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第3张

可是, “自信”超过了限度,就演变为“自负”, “坚持”稍一不慎,就成了“执拗”。

寇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,常常过犹不及,将自负和执拗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他看人的眼光非常不准,只凭自己的喜恶,并不在乎才华和品行。

如果恰好入了他的法眼,就能感受到他如火一般的热情,否则就会受到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无情对待。

寇准做枢密使的时候,十分看不上宰相王旦。

说来也是奇怪,寇准和王旦曾经是关系不错的好朋友,寇准的枢密使一职还是王旦举荐的。他反感王旦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,实在是让人费解。

寇准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,王旦却总是在宋真宗面前称赞他。

这种反差让宋真宗都看不下去了,忍不住对王旦说: “你总是夸赞寇准,可是他却总在我面前谈论你的缺点。”

宋真宗竟然是个喜欢挑拨离间,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八卦之人。

王旦不仅不生气,反而说出了一番令人惊讶的圣母言论: “本就应该如此,我在宰相位置上已经很久了,处理政事上的缺失必定很多,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我的缺点,更体现了他的忠诚与率直,这正是我尊重寇准的原因。”

王旦掌管中书省,寇准任枢密使,寇准经常在中书省递交给枢密院的公函中寻找错处。

一旦找到错误,寇准就兴高采烈地去宋真宗面前汇报,王旦难免受到责备。

有一次,王旦的属下在枢密院递交给中书省的公函中发现了错误,立即兴冲冲地报告给王旦,王旦却令人将公函送回枢密院,让寇准修改。

属下十分不解,王旦却说: “你知道寇准这样做不对,我们为何要跟他一样呢?”

寇准稍许感觉到羞愧,问王旦: “你为何如此宽宏大量?”王旦笑而不答,心里想:难道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无耻?

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第4张

寇准还真不知道,他又做了一件让王旦极其无语的事情。

寇准惹恼了宋真宗,被罢免了枢密使一职后,私下找到王旦,开口就说: “让我做参知政事吧!”

王旦惊呆了,这么高的职位,怎能私下求情就得到?

寇准被拒绝后,心里把王旦的祖宗都问候了一遍。

几天后,寇准被封为参知政事,他入宫感谢皇帝,感激涕零: “还是陛下您最了解我,给我这个官职。”

宋真宗惊讶道: “是王旦推荐你的,难道你不知道吗?”

寇准:“?!”

还有一次,寇准过生日时大摆宴席,得意忘形,竟然穿了件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褂子。

这往往被视为谋逆的象征,宋真宗很生气,对王旦说: “寇准竟然想效仿我,其心可诛!”

王旦又一次圣母心发作,回答道: “寇准是个贤能的人,不过有时候会犯傻。”

言外之意:陛下您不要跟一个傻子计较了。宋真宗只得作罢。

王旦的心胸宽广而豁达,相比之下,寇准就狭隘小气得多。

几次事件中可以看出,寇准对人对事有些偏执,并不理性,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的仕途多次受挫。

二、罢官四次

寇准的偏执和不理性,是他前两次被罢掉宰相、贬出京城的原因。

第一次,寇准在路上遇到一个疯子,对着马头高呼万岁。

此事被寇准的政敌张逊知道了,汇报到宋太宗那里,说寇准有谋逆之心。

为表示公允,宋太宗叫来寇准询问情况。

结果寇准和张逊在皇帝面前互相破口大骂,指责对方的短处,争得唾沫乱飞,礼仪尽失。

宋太宗几次叫停,两人都不予理会。皇帝最后忍无可忍,大怒,将两人一起贬官。

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第5张

第二次,寇准看不惯虞部员外郎冯拯比自己喜欢的彭惟节升职快,呵斥他扰乱朝政。

冯拯反击到: “寇准你提拔的吕端、张洎、李昌龄都是凭借自己的喜恶,根本不是因为他们有才干。吕端对你有恩,张洎能曲意奉承你,而李昌龄胆小软弱,不敢与你抗争。你的所作所为才是扰乱朝廷。”

宋太宗又叫来寇准询问此事,寇准语气激烈,为自己申辩。

宋太宗说: “你这样脸红脖子粗地跟我辩论,不觉得有失执政大臣的体面吗?”

寇准能因为皇帝的这句话就停下争辩吗?当然不能!

于是皇帝再一次不能忍,呵斥他: “老鼠麻雀都能看人眼色行事,你怎么就做不到?”

接着寇准又被贬出京城。

第三次是在澶渊之盟后,寇准的政敌王钦若在宋真宗面前说: “您知道吗?寇准是一个赌徒,您只是他的赌注而已,他根本不顾您的安危。”

宋真宗一想,可不是吗?这次真是太危险了,搞不好就没命了。

于是他心里不爽,又将寇准赶出京城。

前三次,寇准被罢官后不久,都被重新提拔到了宰相的位置上,其中有一次还是王旦临死前推荐的。

第四次被贬官后,寇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

这一次,寇准是被自己一手栽培的丁谓坑了。

丁谓考取功名时,他的主考官就是寇准,所以寇准也是丁谓名义上的老师

寇准曾经对丁谓的才能非常赏识,极力向当时的宰相李沆推荐。

李沆看人的眼光比寇准高了几个数量级,他当即就看出丁谓不是善茬,劝寇准不要跟他搞在一起。

倔强的寇准当然不会听从李沆的劝说,李沆无奈,叹息道: “以后你后悔了就想想我说过的话吧。”

李沆的话,果然应验了,寇准后来被丁谓这个白眼狼坑得很惨。

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第6张

最初丁谓对寇准毕恭毕敬,直到“溜须”事件的发生。

有一次皇上宴请朝中大臣的时候,汤羹洒到了寇准的胡子上,丁谓急忙为他擦胡子,寇准说: “处理国家大事的大臣,怎么如此尽心的为长官拂起了胡须?”

这话让丁谓很没面子,此后就处处与寇准为难。

粉丝转黑是件相当可怕的一件事,丁谓对寇准可谓是恨之入骨。

后来宋真宗得了风瘫之症,国政被刘皇后把控。

寇准力劝宋真宗将权力交给太子: “太子人望所属,可代陛下理政,陛下应思社稷之重,付以神器,以固万世根本。”

依附了刘皇后的丁谓立即行动起来,称寇准专权,欲挟持太子架空皇上,图谋不轨。

寇准因此又被罢免宰相之位,贬至广东雷州。

离开京城时,朝廷官员没有一个人去为他送行,可见寇准在朝中得罪的人已经太多了。

不过依旧有很多百姓闻讯前来相送,殷殷叮嘱,点点泪光,这就是民心!

让寇准有一丝慰藉的就是,没多久,丁谓也被贬官到了崖州。途经雷州的时候,寇准还派人去给他送了一只蒸羊。

这个举动到底是何用意?没人能看得懂,估计丁谓也没搞懂,因为他随后就请求和寇准见一面,被寇准拒绝了。

被自己信任的人出卖,内心是说不出的痛!

不过,寇准对丁谓还是旧情难忘,寇府家仆本想去揍一顿丁谓,寇准却下令紧闭门窗,任何人不准外出。

这执拗的性子,大概至死也很难改变了。

寇准作为北宋的名相 寇准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第7张

三、结束语

这一次被贬官后,寇准再也没有重登宰相之位。

寇准虽被贬偏远之地,但每天升堂理政不辍。

不过,以往大手大脚惯了的寇准在雷州的生活非常拮据。

物质上的匮乏尚且可以忍受,精神上的折磨让寇准极其惆怅。

对于这样一个从小就写出“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”的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,知道朝廷的弊端却无法施展才华,真是比死了还难受。

“萧萧疏叶下长亭,云淡秋空一雁轻。惟有北人偏怅望,孤城独上倚楼听”。----寇准

寇准的政治生涯数起数落,历经坎坷,最终在惆怅中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人生。

虽然寇准的个性并不讨人喜欢,为人处世欠缺圆滑,可是他为国为民的那一片真心,却是日月可鉴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